人物档案:
朱彩芹连续多年被评为沾河林业局先进个人标兵,并成为沾河林业局唯一工作在森防最前线的女性优秀共产党员。她曾当选全省杰出青年卫士、全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省三八红旗手,2012年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
春寒料峭的三月,小兴安岭的积雪尚未消融,气温也较往年明显偏低。而此时,朱彩芹和王学堂已来到451瞭望塔,开始了又一个春季森林防火期的通讯瞭望工作。
海拔584米的珠山是沾河林区的最高峰。24米高的防火瞭望塔建在峰顶,朱彩芹在这里已经坚守了25年。
不怕苦的“夫妻塔”女主人
1988年9月,新婚不久的朱彩芹与爱人王学堂一起,来到位于幸福施业区珠山上的451瞭望塔,成为一名防火通讯瞭望员。
通讯瞭望员被誉为“大森林守护神的眼睛”,每天需要十几个小时的不间断瞭望,及时传递数百条甚至上千条信息。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令人难以忍受。
从公路边到瞭望塔,要在山林中穿行三公里;在山顶生活的所有必需品,都要自己背进去。每年春防阶段进点时,他们不仅要背生活用品,还要背相关设备。这时节,山中的积雪还有过膝深,可谓寸步难行。最长的一次,他们从公路边到塔房竟用了八个小时。
初春和深秋时节,即便穿上厚重的棉衣也难以抵御寒风的侵袭。早晨带上塔的馒头,到中午时就冻得几乎咬不动了,一壶开水也成了凉水。2006年以前的18年间,塔上没有取暖设备。后来虽然有了炉子,但只要地面上有三四级风,就不能生火取暖。一旦施业区内有山火发生,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都要昼夜开机,晚上就睡在塔顶的板铺上。天长日久,朱彩芹落下严重的风湿病。
工作环境的艰苦倒也不算什么,最让朱彩芹犯愁的是吃水、吃粮、吃菜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每个防期进驻之前,朱彩芹和爱人都要储存够几个月吃的粮食、土豆、干菜和咸菜。吃水要到山下三公里外的小河去背,崎岖的山路,背着20斤的一桶水,一个来回就要两三个小时。为了省水,他们连粥和面条都不敢做。早春、晚秋时,小河封冻阶段就只能吃雪水。
每年春防后期,蚊虫泛滥,尤其是“草爬子”更为猖獗。可别小看了这种小虫子,如果被叮咬后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患上森林脑炎甚至危及生命。每次下山背水回来,朱彩芹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脱衣服抓“草爬子”,最多的一次竟抓了二百多个,身上还叮着六七个。朱彩芹身上被“草爬子”叮后留下的伤疤,每逢阴雨天就又疼又痒。
与森林为伴,免不了与猛兽打交道。2000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在背水回来的路上,朱彩芹忽然感到身后有东西跟着自己,回头一看,只见三匹狼一字排开,正虎视眈眈地看着她。慌乱中,她顺手捡起一节粗树枝,一边挥舞,一边往后退。回到驻地时,冷汗已经浸透了她的衣服。2002年秋天,一次在赶回瞭望塔的途中,一只黑熊对她穷追不舍,她就一棵树、一棵树地躲藏。等到甩掉了黑熊,她几乎瘫软在地。和狼、熊相比,跟野猪周旋只能算做小事儿一桩。
山中的岁月,最难耐的是孤独与寂寞。闲着无聊,她就看书,一本《新华字典》都快翻烂了。在没有通电的17年间,朱彩芹只能用煤油灯照明。虽然后来有了蜡烛,但为了节省,她总是摸黑值班,需要通话时点亮,通话结束就吹灭。在通讯设施还比较落后的年代,山上连收音机都听不到。寂寞得难受时,朱彩芹没事儿就在塔外转,白天看树、晚上看星星。那时,她就盼着领导交代任务——有了任务就有事干了。
难不住的森防瞭望“业务通”
沾河林业局施业区内有沾河顶子和大平台两处国家级重点森林火险区。451瞭望塔因地势高、通讯辐射面广而承担着全局森防通讯的中转任务。
第一次爬上在秋风中晃动的塔顶,朱彩芹往下瞅了一眼就不敢动弹了——飘动的云雾形成了视觉误差,仿佛塔楼随时要倒似的。出去瞭望时,她颤颤巍巍地将身体紧贴着塔楼子板墙,不敢往栏杆边上站。
刚开始工作时,朱彩芹拿着话筒不知该说些什么;发现烟点时,由于对烟火、低云、旋风带起的尘土分辨不准,特别是分不清雨后森林上空浮动的是烟雾还是汽雾,对烟点的距离也常判断失误。领导虽然没有批评过,但朱彩芹知道自己不称职,急得晚上睡不好觉。
凡事都要强的她,把一本《瞭望员手册》反复阅读了几十遍,直至内容烂熟于心。为了增强观察力和判断力,她通过脚步丈量总结经验,用以判断山与山之间的距离。很快,她对四周的山林、道路、场点都了如指掌,她的声音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对讲机里。如果领导在对讲机里表扬一句,她能高兴得一个人对着大山高喊几声。
通过长期的瞭望观察,朱彩芹根据451瞭望塔的地理位置,总结出一套计算烟点位置的土办法,能够准确报告出烟点的坐标方位。
高度的责任心激发着朱彩芹强烈的求知欲。对讲机出了故障,她不敢瞎捅咕,就请教中心台如何修理。有时保险丝烧了、馈线头松了,她就向明白人请教。有一年刚发地图时,她追着问林业局防火办副主任张德华经纬度怎么看、怎么对比例尺……
随着对瞭望通讯业务越来越熟悉,她对瞭望工作也越来越热爱、越来越自信。因为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记录又准又快,1998年,她代替丈夫担任沾河林区中心塔塔长。
她掂得出肩上的分量。
1992年,朱彩芹的儿子出生了。
为了不影响工作,产假过后,她就带着刚会爬的儿子王留洋一起进山了。每天上塔工作,她就把孩子放在塔下的休息房内,一忙起来,经常把孩子给忘了。好几次,她下塔时发现窗户开着——孩子已经爬到外面去了。
孩子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爱人见孩子已经睡熟,就下山去背水了。正在塔上与指挥部通话的朱彩芹忽然听到孩子的哭声,感到奇怪,她跟领导请假之后到外面往下一看,脑袋“嗡”地一下——11节的塔梯,光着屁股的儿子已经爬到了第十节。那可是20多米高了。她赶紧下去把孩子接过来,紧紧地搂在怀里,愧疚的泪水噼里啪啦往下掉……
除了他们一家三口,山中再无人烟。因为没有玩伴,孩子每天只能跟蚂蚁玩,跟养的小狗玩,跟山里的野兔玩。孩子四岁时,有一次追着一只野兔越跑越远,结果迷路了。朱彩芹和丈夫发现孩子不见了赶紧去找,直到听见孩子的哭声,悬着的心才落了地。两口子后怕——这要是让野兽给叼去,可咋整啊!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朱彩芹的内心非常矛盾——孩子要接受教育,自己却没时间照顾。没办法,她只好把孩子送到父母家。
刚把孩子送走的那段时间,工作忙起来还好,但到了夜深人静时,朱彩芹满脑子里都是孩子。一天,已经两个多月没见到孩子的朱彩芹想利用晚上回林场取给养的机会顺便看看孩子。可刚到家,要带的东西还没准备好,就听见前指发出的火情警报汽笛,她立刻往瞭望塔赶。那天刮着八级大风,天地间漆黑一片,朱彩芹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上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塔房,顾不上换下被汗湿透的衣裳,立刻开机,以保证前指扑火命令的下达。后来,时任沾河林业局副局长的赵兵听说了这件事,送她一个绰号——“朱大侠”。
自古忠孝难两全。每年要在大山深处工作、生活大半年,朱彩芹不但照顾不了孩子,就连年迈的父母生病住院也无暇顾及,只能由弟弟护理。对父母、对孩子、对亲人,她觉得亏欠很多,但对工作、对职责、对使命,她无愧于心。
压不垮的“森防前线女先锋”
沾河林业局防火办副主任何昌喜曾经感慨地说:“朱彩芹的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1996年5月末,外界火烧入沾河局乌斯孟施业区,幸福瞭望塔承担了90%以上的通讯任务。朱彩芹和丈夫坚守在八平方米的塔上,连续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记录两大本、成功转接千余条信息无差错,为前线扑火提供了可靠的通讯保障,受到三级指挥部领导的表扬。
那场大火烧了25天,朱彩芹25天没脱过衣服睡个囫囵觉。每顿吃饭就简单对付一下,主食就是馒头。头几天还有点儿茄子干、豆角干之类的干菜;十多天以后,干菜没了,就吃咸菜;后来,咸菜没了,就喝酱油汤;再后来,酱油也没了,就喝咸盐水;最后,盐也没了,水也剩得不多了,只能啃干馒头,噎着了都不敢多喝水。因为山火还没灭,他们没法儿离开岗位下山去买粮买菜,结果彻底断顿了。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喝一杯水。等到大火终于被扑灭后,朱彩芹听到领导的表扬,听到同志们的一声“谢谢”,不知怎么了,眼圈红了。
2001年9月28日,袁青山烧防火线烧过了界。当时火情紧急,通讯联络正忙,而朱彩芹突然肚子剧痛。丈夫下山背水还没回来,她就咬紧牙关坚持,一边通讯,一边记录,黄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等丈夫回来时,记录本全被汗水打湿,看不清楚字了。让朱彩芹感到庆幸的是,她已经把信息全都及时无误地传过去了。在前线扑火的11天里,朱彩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负责火场、扑火队、指挥部的通讯中转工作。
在451瞭望塔工作的25年里,朱彩芹凭借着出色的瞭望技术,准确发现报告各种火情火险、参与森林火灾的扑救数十起,以准确无误的上传下达,为扑火战斗的全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时光流逝,不仅改变了朱彩芹的容颜,也让她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看到我们防火办很多党员都做得那么让人佩服,我想向他们学习,我也想入党。”在向党组织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后,她便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越干越出色。2008年6月,朱彩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4年,对于朱彩芹来说就如同做了一场恶梦。
春防开始后,她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先是头上起包、脸上起疙瘩,后来全身浮肿疼痛、头发脱落。她跑了好几家医院问诊,最后在哈尔滨医大二院被确诊为红斑狼疮。红斑狼疮,在医学上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朱彩芹不敢相信,这种怪病竟然会找上自己。在茫然、痛苦、煎熬和无奈之中,她和丈夫一筹莫展。
朱彩芹的病情,牵动着林业局党政领导的心。没钱借钱,联系住院,使朱彩芹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的治疗。由于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完全治愈,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组织上想为她调动工作,却被她执意谢绝了。“培养一个新人不容易,我有经验了,还得干下去。”朱彩芹说。
回到瞭望塔,朱彩芹这一干又是9年、17个防期。
“党员就要在艰苦岗位上工作,给群众做出榜样。”朱彩芹说。
2009年4月27日,伊南河草甸雷击火肆虐沾河。当时,朱彩芹的身体还在恢复期,但是火情就是命令,为了不耽误指挥部的通讯指挥和火场调度,她坚持住在塔上。一道道扑火命令、一份份火情报告,通过朱彩芹所在的瞭望塔迅速传达到扑火一线和指挥部。
扑火战斗持续15天,朱彩芹接转记录信息上万条无差错,受到包括国家林业局在内的各级领导的表扬。
2012年春防期间,朱彩芹的病复发。在医院经过短暂的治疗后,她不顾劝阻,又一次站到瞭望塔上。
25个春秋,25道年轮,朱彩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森防瞭望事业。25年的艰苦寂寞,25年原始人一般的生活,从没动摇她坚守岗位的决心。即使身患重病,她仍然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责任感,坚守在塔台上。坚守,为了一名瞭望员的责任;坚守,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心底的承诺;坚守,为了她挚爱的这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