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词典——执政基础、干群关系、两个务必
  执政基础

  执政党执政地位赖以维持和巩固的基本条件。即依靠谁、依靠什么执政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最核心的是人民这个基础,只有人民的认可、授权和支持,党才能执政,也才能执好政。在这个基础中,又可以进一步区分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阶级基础是政党所代表的主要阶级,群众基础是除本阶级以外的其他阶级和阶层,社会基础则是一个社会中阶级、阶层的结构状态。中国共产党要巩固工人阶级基础,扩大包括农民、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广大的群众基础,并努力形成合理、和谐的社会结构。也有学者把执政基础分为政治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经济基础、思想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等。其中组织基础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这对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要,这是党凝聚人心服务社会的纽带。还有学者提出了法律基础、制度基础。执政基础与执政能力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执政基础支撑着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又反过来强化执政基础。



  干群关系

  即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指中共和政府机关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干群关系是我国所有社会阶层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领导者和群众的关系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干部,不论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还是录用、招聘或任命的,都是“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页)。干部和群众之间是平等的。执政党的地位,使得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何正确对待群众,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对每个干部来说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有些干部利用自己掌握的一部分权力和社会资源,为自己或少数人谋取私利,侵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有些干部官僚主义严重,甚至利用职权欺压群众。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脱离群众,甚至使干群关系处于对立状态。党和国家的干部是受人民委托,为人民办事的,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党必须以高度的自觉性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密切干群关系,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和重要内容。



  两个务必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于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在中国革命伟大历史转折关头,对我们党未来肩负的历史任务的深刻思考,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专程来到西柏坡,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02年12月7日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特别是关于“两个务必”的教导,结合新形势给全党进行了一次深刻党性党风教育,对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版权所有:中国吉林森工集团
吉ICP备11005877号  @2014 jlsgjt.com